52監測網專家報告分享-第47期 公路交通設施信息智能采集與管理技術創新及應用 萬劍 智能交通研發中心副主任
![]() 52監測網專家報告分享-第47期 公路交通設施信息智能采集與管理技術創新及應用 萬劍 智能交通研發中心副主任 目錄 一、研究背景 二、總體思路 三、實踐創新 內容簡介 一、研究背景 背景概述 《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推進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運用。全國公路總里程477.35萬公里,公路交通設施新改建、設施管理及養護、公路路政執法面臨挑戰。一數多源、數據冗余。許可審批、日常巡查、養護管理中的設施信息以紙質臺賬為主,需提高數字化程度。 江蘇省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4600公里,沿線設施種類多樣、數量眾多。目前缺少獨立、有效的手段來實現數字化、可視化、精細化的管理(行政許可、執法檢查、安全管理和行政決策) 技術發展 BIM、GIS、無人機、機器視覺等信息化技術已成熟應用于智能交通領域,為公路交 通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帶來了新的契機 總體目標 數字化——構建獨立、完整的公路(高速)沿線設施數據庫,對沿線設 施進行梳理和數字化管理 可視化——實現沿線設施的地理信息、業務信息、模型構件信息的可視化 (所見即所得),為設施管理提供依據 協同化——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詢、統計分析及移動應用,有效支撐路政、 路網管理、道路運輸監督檢查等業務 二、總體思路 基本原則 【經濟、實效】經濟、高效、準確、可維護性強 【專業、適用】專業化,解決實際問題、具備推廣效益 【精細、可視】支持多尺度直觀、精確、多維度、數據關聯化的展示 技術路徑 數據規劃、制定標準 采集數據、建庫入庫 一、與路政管理、養護管理、執法管理、公路基礎信息管理等 業務系統關聯,補充數據 二、收集臺賬資料、設計圖紙、竣工資料,根據采集要求生成 可導入的電子數據 三、采用無人機、視頻采集車等技術手段采集公路設施數據 四、利用人工巡查,實現公路交通設施的漏點補傳、設施更新, 證據上傳 數據分析、綜合展示 各顯示技術方案比選 BIM+GIS融合技術 BIM與GIS模型數據、設施管理業務數據的共享存儲 BIM與GIS異構數據交互操作與集成融合坐標匹配 BIM+GIS可視化管理平臺服務,采用LOD結構和實例化技術實現高效穩定的渲染效果 實現實景漫游圖、平面地圖、GIS+BIM三維圖“三圖一體化”的分析顯示 三、實踐創新 數據整合與分析技術 坐標轉換算法、幾何化簡算法、空間索引算法、空間數據存儲、圖像瓦片顯示 多尺寸多維度信息展示技術 后續研究方向及計劃 交通部《加快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中將基礎設施數字化作為 智慧公路試點的重點方向,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 研究公路交通設施信息化與業務應用的規則和思維,挖掘行業數據隱藏的價值,構建 基礎設施與公路建、管、養關系,形成公路知識圖譜。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