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監測網】第168期 城市內澇防治的規劃實踐與思考
![]() 52監測網專家報告分享-第168期 《城市內澇防治的規劃實踐與思考》莫罹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目錄 一、工作背景 二、規劃實踐 三、幾點思考 內容介紹 一、工作背景 近年來,我國城市內澇災害頻發,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12年北京721暴雨、2016年武漢內澇、2021年鄭州720暴雨事件……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時左右,中國大部分地區遭遇暴雨,其中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遭遇61年來最強暴雨及洪澇災害。截至8月6日,北京已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辦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23號); ?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建城[2013]98號); ? 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氣象局關于做好暴雨強度公式修訂有關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66號); 2016年7月武漢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全市12個區75.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2.65億元。因災死亡14人。 ?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補短板建設的通知(建辦城函[2017]43號); ?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縣城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辦投資[2020]17號); ? 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縣城排水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投資[2020]1147號)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1]11號)2021.4; 8月3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回答記者提問。 內澇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作: 1.流域區域洪澇統籌體系方面。 城市排水安全和城市周邊的大江大河、區域河流水系的行洪、泄洪以及區域滯洪能力密切相關,必須做好防洪和排澇的銜接。 2.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 (1)加強城市豎向設計,科學確定排水分區。 (2)構建“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洪工程體系,包括排水管網、泵站、排水通道、河湖水系等。目前這套體系的建設還有很大差距,欠賬較多。 3.應急管理體系: 針對超標降雨,要實施區域“聯防聯控”,洪澇“聯排聯調”,加強監測預警和預警的響應,以及信息共享,統籌城區水系、排水管網和城外大江大河、水庫的調度,提升應急管理水平。 二、規劃實踐(新城新區、建成區) 新區徑流通道的構建 建成區徑流通道的恢復和豎向優化 三、幾點思考 ? 大排水系統的構建: 海綿城市是一種城市開發建設模式理念的轉變理念; 對規劃而言,意味著對城市空間資源的重新認識與配置; ? 不同地域不同條件的城市,有各自的最優方案; ? 分層級規劃體系: 四大體系的構建:自上而下,從大排水系統——市政管渠——LID源頭設施; 需要不同的計算方法和工具,實現蓄排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尺度轉換、功能復合。 《城市內澇防治的規劃實踐與思考》莫罹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注:本內容僅供個人研學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請發表評論